职业提升
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职业提升  >  正文
【培训心得】服装学院尹俊华:2020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示范培训班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0-12-14 点击量:

2020年11月25日-2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2020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示范培训班暨“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专题培训班。三天的培训紧张而充实,主要采用专题报告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各位专家分别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数据驱动教育创新、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实践创新等方面予以讲解,可谓获益颇多。接下来,我想谈四点学习心得体会:

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实育人任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大局,多次提出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刻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要加强理论学习,尤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核心要义,淬炼本领才干,勇于担当作为。要充分认识到高校知识分子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力量,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正确方向,始终绷紧正确舆论导向这根弦,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要创新育人话语体系,讲“听得进”、“听得懂”、“有温度”的话,提高立德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问题导向,创新育人模式。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大数据时代下,教育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全面提升数据收集、处理等能力,促进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高层次的融合,例如运用大数据思维,着力破解“六大难题”:择校感性化、发展不均衡、就业盲目化、教育可量化、决策科学化、方式单调化,克服信息不对称、片面等客观因素带来的局限性,给我们的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将大数据引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通过教育、管理和服务集成化成数据,如通过采集学生日常行为、活动参与情况等数据运用因果性分析、差异性分析、动态性分析、可能性分析等科学分析方法对学生进行性格分析、心理评估等,为努力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做好学业指导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不断实现思维理念创新,积极谋划工作,避免出现“机械思维”、“经验思维”,要更加贴近学生工作实际,始终围绕大学生学习状况、思想需求、行为特征等方面寻找相关性,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寻找更多现实的可能性。

三、占领网络阵地,筑实育人平台。

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在吸引,要在判断,旨在选择。吸引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判断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选择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要善于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凝练,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高网络思想政育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的主导权,提升形象感召力。要始终把握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网络的信息及其反映的事实,科学判断真伪,不信谣,不造谣,引导学生将个人奋斗融入到集体奋斗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引导学生在多元、多样、多变的网络环境下通过互动或博弈的方式,不断优化选择,教会学生学会选择,努力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创造出彩价值。

四、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辅导员队伍是院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主力军,在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和稳定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辅导员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要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扎实工作,筑魂育人。要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永远饱含人文情怀,以生为本,让思政教育有筋骨、有温度、有活性

通过三天的培训与交流,我对国家的教育发展格局、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应用以及辅导员的职责使命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认识,不仅丰富了知识结构,提高了思想认识,更新了原有观念,还开拓了工作视野,为接下来做好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大学生提供思想政治引领、成长成才服务的决心。

版权所有:武汉纺织大学学生工作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