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我有幸参加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培训,辅导员履职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通过本次培训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我有以下心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使大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于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果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并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重视及培养。这些会对部分学生的心理矛盾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建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快速建立信任关系最有效且最简单的方法在心理工作上不拒绝每一位学生、不敷衍每一位学生、不放任每一个学生。虽然这种方式是最有效、最简单,也是最耗时、最耗心的方式,但是辅导员工作或者一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就是育人的工作,需要足够的耐心。
(一)引导倾听
在新生班会、在最初的班会中明确向学生表示,有任何心理困惑、问题都可以随时与辅导员预约时间,辅导员不会拒绝。以此,在学生初入大学,促使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之时能够将辅导员作为第一倾诉对象,把握学生在大学期间心理状态的“原始点”。初入大学的多数学生经历过青春叛逆期,不会将父母作为倾诉首选;尚未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倾诉对象朋友关系缺乏。在初次与学生谈心过程中,“接纳倾听”是基础,“指导建议”要靠后。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接纳其观点暂不做“对错判断”。
(二)多种渠道
新生期开设辅导员我要对你说版块,一是加深学生将辅导员作为心理困惑倾诉第一倾诉对象的意识,二是为学生提供线上的可选匿名实名的吐槽平台。针对,实名吐槽辅导员可以定向、及时回复,针对匿名吐槽辅导员可以公开回应,对班级中存在类似困惑同学起到共享、示范作用。
(三)建立信任
通过引导倾听、多渠道开放,让学生形成辅导员对于自己的心理约谈、心理困惑解决不拒绝、不敷衍的意识,在后期遇到心理困惑和问题时候依然将辅导员作为第一倾诉对象。在过去四年中,学生自杀倾向、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家庭关系导致心理压力等均是由学生直接、主动与我倾诉。部分学生也愿意在我面前哭泣、释放压力。
二、方法:分步骤要谈心筛查
(一)确定重点工作对象群体
结合辅导员岗前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建议、过往辅导员的丰富经验,通过自学一定心理学知识、环境与人类行为关系,来确定本班级的重点工作群体对象。重点工作群体主要包括:七类的学生。第一类学生往往缺爱、缺温暖、甚至人格不完整等情况;第二类学生学生往往存在自卑、自我要求高压力大、自我划定群体界限;第三类学生往往存在怯弱、容易陷入纠结的情况;第四类学生往往存在偏执、自我认知偏差、人际关系障碍、渴求认可等情况;第五类学生据性格行为怪异的,此类学生需要具体分析;第六类学生的心理困惑可能是一过性的,有的是隐藏性;第七类学生可能存在较深层次的问题或者独特经历,或者难以信任别人,会运用各种方式评估辅导员的可信任程度。
(二)分阶段分步骤筛查
对于上述确定的重点群体学生,进行快速初步筛查、定向深度谈心分步骤分阶段筛查。对重点工作对象群体,进行20-30分钟左右单独谈心,快速筛查初步确定其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后续的关注程度。在快速筛查谈心过程中关注学生成长环境是否良好、语言逻辑是否清晰、动作神态是否正常、学生表达的新情况新内容等。通过快速筛查确定重点关注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深度的谈心,全面了解其心理状态和情况,及时跟进。
(三)工作重点阶段分析
本科四年,每个阶段学生都有主要的困惑、问题和矛盾。本科一年级主要关注校园生活适应、家庭关系摸底、学业适应压力;二年级主要关注学生自我认知偏差(过度自信/自卑)、人际关系矛盾、恋爱困惑与问题、学业专业塔里;三年级主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迷茫、自我认知错误(自我评价偏低);四年级主要关注论文压力、实习压力等。以上只是经验性划分,总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按照上述阶段重点展开,但是由于学生认知进度、个性不同,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心理指导。
三、协调:与专业机构对接
(一)专报跟进
对于存在心理困惑的同学,需要一些资源及时向学院沟通,请求学院给以支持,同时及时填写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做好工作记录。需要进行专报的学生往往需要持续跟进、帮助学生梳理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关注、谈话。
(二)专业协调
辅导员的工作核心是育人,因此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蕴含“育人”核心,往往体现着思想引领。但是绝大多数辅导员并不是专业心理咨询师,因为辅导员应当的与学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保持良好沟通:1)及时向学院寻求帮助;2)熟悉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电话、对接老师或者咨询师的联系方式,及时想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鼓励学生到心理中心进行咨询。3)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结合后学院的判断,确定是否需要的联系家长以及联系家长的方式方法。4)了解武汉市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基本情况,咨询流程等。必要时候及时向专业机构进行转介,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以上就是参加本次培训后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认识与探讨,我相信今后的工作一定会有难度与挑战,但我更相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我会立足与自己的专业特长,全方位引导学生们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而不懈奋斗。